村网通总站 赵家场二村 shengshifudi.nync.com 欢迎您!
来源:中国妇女报2022-06-02 07:08
5月29日,北京朝阳居民闻珺趁周日来到家附近一家大型超市,专程为3岁的儿子购买意面、酱油、奶酪等食品,这些食品外包装上无不标注着“儿童”俩字,有的还在显著位置印着“无添加剂”等字样,这表明这些食品都是专供儿童食用。“成人食品里有过多的添加剂、香精、色素,怕孩子吃了不健康,‘儿童食品’相对安全。”闻珺说。
和闻珺一样,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饮食健康,都热衷于购买打上“儿童”标签的食品。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等联合发布的《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预测,到2023年儿童零食市场将以10%至15%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而町芒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2儿童食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84.8%的家长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尚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儿童食品”设置相应的食品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同时多渠道加强对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让家长理性挑选真正适合孩子的食品。
“儿童食品”价格不菲却备受青睐,多数家长并不了解“儿童食品”标准都是“盲选”
如今在各大超市不难看到,如儿童酱油、儿童水饺、儿童酸奶等含有“儿童食品”字样的商品十分热销。“儿童食品”在电商平台也一样卖得火爆,只要输入关键词“儿童食品”搜索一下,包括面食、甜点、香肠、奶酪棒等商品琳琅满目,有的商品月销量达10万+。而且,“儿童食品”价格普遍不菲,如某品牌300g装的儿童水饺,价格为19.9元至34.3元不等,在该柜台旁摆放的同品牌普通水饺,1kg装的价格为12.9元,在分量多的情况下价格远低于儿童水饺。闻珺也坦言,从儿子1岁左右开始,她便开始采购“儿童食品”,“儿童食品”的支出已占到家庭食品支出的一半以上。
种类繁杂的“儿童食品”,也让一些家长挑花了眼。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刘女士说,现在关于“儿童食品”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每款都宣称“无添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几乎所有的‘儿童食品’都没有明确的年龄分段和食用提示,好像打上‘儿童’俩字就万无一失了。我身边一些家长和我一样,都是‘盲选’。”刘女士说。
在超市的调味区货架上,笔者发现一款“有机儿童酱油”的配料表与普通酱油的成分基本一致,均为水、有机小麦、食用盐等,而两款酱油的价格却相差近一倍。导购员说:“其实儿童酱油和普通酱油没有什么区别。”
笔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很多家长并不清楚也没有主动了解过,什么样的食品才叫“儿童食品”?“儿童食品”的标准是什么?其与成人食品有何区别?大部分家长单纯就是信任包装上的“儿童”俩字。
“儿童食品”本质上是一种营销策略,合理饮食搭配完全可以代替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儿童食品”并非食品分类,而是针对儿童营销的食品,其火爆背后是儿童市场的溢价高和好挣钱。“与其说这些食品有益于孩子饮食健康,不如说这是一种营销策略。”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夏群英介绍,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不同的营养需求量会增加,在6个月以前,孩子需要的营养可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获取;6个月以后,孩子对于铁、锌、维生素等元素的需求量会增加。所以,能够满足孩子在各个年龄段对营养需求的食品,才能真正称之为“儿童食品”。“现在很多家长其实并不了解儿童营养需要什么,‘儿童食品’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营养,只是在商家营销或跟风之下,去购买市面上所谓的‘儿童食品’,这可能会让孩子在食用时摄入更多有害物质,得不偿失。”夏群英说。
笔者查看一款儿童奶酪棒配料表发现,该奶酪棒含有卡拉胶、山梨酸、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g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以及较大量的钠含量。“过高的钠含量,可能会增加儿童高血压的风险。”夏群英指出,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其成分不仅与普通食品无甚区别,甚至可能有害儿童健康,如一些调制儿童乳品中含有过多的代糖、香精、色素等,会干扰孩子的味觉神经发育;山梨酸、柠檬酸等添加剂摄入过多,会影响钙的吸收等。
在夏群英看来,目前所有的“儿童食品”,其实都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的合理饮食和搭配进行替代。夏群英对其5岁女儿的饮食,除奶粉与米粉外从未采购过任何“儿童食品”。“普通的食材,经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制作出来,完全能够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比起‘儿童食品’,家长更需要增加儿童饮食的健康知识。”夏群英说。
“儿童食品”亟须建立相关健康标准,家长应学习儿童营养知识正确选择食品
事实上,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还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配方食品》等相关标准,涵盖对象仅为0至36个月的婴幼儿。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2020年5月发布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从原料、感官、营养成分等方面对儿童零食进行了规范,填补了国内儿童零食标准的空白,但该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高洁建议应加强专门针对未成年人食品包装标识的立法,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对未成年人食品的营养成分标识、食品添加剂要求、食品安全标准等进行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姚鹃在《关于推动儿童食品标准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建议》中表示,建议建立《儿童速冻食品》《儿童预制菜(具体菜品)》《儿童糕点》等系列标准,逐渐建立和完善以儿童正餐、儿童加餐、儿童零食等为框架的“儿童食品”标准体系。
今年3月23日,中国青少年儿童健康安全食品营养标准专家研讨会透露,2022年中国青少年儿童健康安全食品管理委员会的重点工作就是推动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营养标准的制定。新推出的标准将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划分为0—6岁、6—13岁、13—18岁几个阶段,将从安全营养成分、感官、理化、微生物、污染物以及真菌毒素等7个方面来规范青少年儿童健康安全食品的具体要求,让青少年儿童食品的安全有规可依。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王煜宇认为,除了现有对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品的安全标准外,其他“儿童食品”应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儿童药品一样建立科学的标准化认证制度,切实满足儿童阶段的身体、骨骼、大脑等生长发育的特殊需求。
钟凯则认为,目前“儿童食品”可能存在的不健康问题,其背后是不容忽视的合理搭配和适度消费的问题,一方面要规范针对儿童的营销行为,另一方面要教育家长在孩子饮食方面作出正确选择和合理搭配。
夏群英提议,应在医院、学校、社区等多开设营养科普课程,针对新妈妈群体,从孕期到孩子出生之后,建立一个阶段性线上课程或线下科普;在早教班、幼儿园增设营养课堂,让孩子从小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孙天骄 赵丽)